【走基層 看鄭州】行進中國 精彩故事
   本報記者 朱 華
   千秋偉業,黃河為證。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中,穿黃工程絕對是一大奇跡。
   因為,它是南水北調中線總乾渠穿越黃河的關鍵控制性工程,是南水北調工程中投資較大、施工難度最高的控制工期工程,採用目前世界上先進的盾構技術進行挖掘施工。同時,工程為雙隧洞穿越,單洞直徑7米,隧洞全長4250米,主體工程施工工期51個月。南水北調中線幹線一期穿黃工程主要任務是從中線調水由黃河南岸輸送到黃河北岸,向黃河以北地區供水,同時在水量豐沛時可向黃河相機補水,一期工程設計流量為每秒265立方米,加大流量為每秒320立方米。穿黃主體建築物設計洪水標準為30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為1000年一遇,主要建築物地震設計烈度為7度。
   這一工程奇跡的背後,是多少人的克難攻堅,默默奉獻。他們流過汗,流過淚,但目的只有一個:讓沿線人民群眾早日喝上丹江水!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南水北調穿黃管理處採訪,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廳里的一張“英雄榜”。
   魏朝森,曾經是關鍵工序考核員,後來又來到穿黃隧洞,在5米多高的架子上檢查驗收化學灌漿孔,從沒有接觸過聚脲施工的他積極向同事請教,短短幾天就掌握了要領。有一次,他發現施工單位在噴塗聚脲的時候沒有將打磨面清掃乾凈,就及時進行了制止,還親自上陣打掃,用自己擦汗的毛巾細心擦拭。他說:“穿黃的事兒,是我們自己的事兒。”
   車歡,協助負責穿黃ⅡA標回填灌漿等現場管理。敢較真,是所有同事對他的印象。穿黃ⅡA洞里所有回填灌漿都有他在旁邊監管的身影,也基本上都“被他挑過毛病,指出過問題”,甚至當班的幾個生產副經理每每看到車歡的電話打過來,就知道是又向他們“挑毛病來了”。“責任挑肩上,信念留心中”這是車歡的一貫信條。
   不僅建設者,後勤服務人員也是“英雄”。徐超,自從來到穿黃現場組,他的每一天都是在住宿、食堂、交通工具和防護用品安排的忙碌中度過的。90多口人,哪個人的事兒都得過腦子。就拿洞內交通來說吧,30多輛電動車,由於使用頻率高、強度大,每天都有換輪胎的和換接觸器的。時間一長,供貨商不願意到現場來,他就苦口婆心一遍遍地商量,從而保證第一時間修第一時間用。這是他微信記錄的一天:今天電話147個,5個電動車換胎,還得15套工作服、500個口罩……
   距穿黃管理處30多米,就是南水北調總乾渠了。長長的乾渠大堤上,兩位身著“南水北調”標誌工作服的年輕人時走時停,精心巡查。他們都是90後,一個叫馬龍,另一個叫韓躍航,兩人每天都要12個小時巡查大堤。馬龍是去年來到穿黃工程段的,能夠參與這一世紀工程建設,“非常非常地幸運”。他說:“穿黃工程是南水北調中線建設的關鍵性、控制性工程,凝聚著太多人的智慧和心血,我們再苦再累也無所謂!”
   記者想探一下乾渠大堤,門衛師傅不願意了:“趕快回來,沒經允許任何人都不能進入乾渠大堤,這是對你負責,也是我的職責!”
  (原標題:穿黃無人不英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t87wtfpp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